他率兵马,乃是先军前锋,也携带大量的偏厢式及轻型战车,也无怪于拖延到二月中旬之后才渡过伊洛河;进驻巩县之后,他照样在城外广立营寨;试探性的进攻,常常也是千余兵马携战车往敌营步步逼近。

        虏兵即便在营寨附近部署精锐,但无法轻易就将防守严密的西军步阵啃开。

        这样的持重之将,以这样的战略思维用之守边,或许不虞会出什么大漏子,但在此刻,却又不合时宜。

        往年这时候江淮、两浙、荆湖诸路州县的漕粮应该已经装船了,就等着连接河淮之间的汴水、蔡水解冰,就会大规模运往京畿;而蔡、许、陈、宋等河淮诸州县的粮食、柴炭、肉食往汴梁输运更是经年不绝。

        而赤扈骑兵加降附军十数万人,穿插杀入河淮已经月余。

        赤扈骑兵不仅在河淮之间纵横驰荡未有敌手,还将河淮之间不

        计其数的难民驱赶进原本就有一百三四十万军民避祸的汴梁城中。

        汴梁储粮再丰,此时粮食也必然开始匮缺,而粮道已绝,但每往后拖延一日,汴梁粮秣便多捉襟一分,而再拖延上一个月,就算汴梁不失,城中饿殍也将不计其数。

        更何况赤扈骑兵在接下来的时间,还将对河淮之间的州县村寨,进行持续的劫掠、屠戮,将大越最为富庶繁荣之地,变成炼狱、修罗场,以动摇朝廷的统治根基。

        赤扈东路军帅帐,没有令西翼兵马退守虎牢关,而是延伸到巩县北部,驱使数以万计的俘民,紧急建造一层层营垒,除了虎牢关极为单薄,不利骑兵协同作战,未尝不是想到利用西军将帅固有、步步为营推进的作战思维,尽最大限度的拖延西军东进的时间。

        将这里面种种利弊想透,徐怀越发断定此策应是岳海楼以及其他西军降将所献。

        赤扈人第一次南侵,并不奢望能重创西军主力,而是从战略层次瓦解大越的军事潜力,动摇大越的统治基础,为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南侵彻底灭亡大越,铺以坚实的基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