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徐怀的建议却是叫杨麟身边有将领感到不满,轻轻哼了一声。

        徐怀目不斜视,似乎没有听到这一声冷哼,周景站在徐怀身侧,拿余光瞥了那武将一眼。

        徐怀的建议或许是善意的,但在汝州一些将领眼里,放弃汝阳、嵩县,将兵马都集中到梁县,相当于放弃汝州大部分地区,纯粹变成替楚山守西大门了。

        近一年来,周景并没有干坐在舞阳或者召陵,等着下面人将情报搜集过来,而是多次亲自潜往嵩-箕(嵩山)诸山及河淮等地联络义军及形形色色的抵抗势力。

        这些义军及抵抗势力,伸手向楚山讨要钱粮兵甲者甚多,但楚山建议他们进行整合,或转移到山区以便有利于游击作战,却大多敷衍、拖延。

        这些人的心思,周景也都揣摩清楚,暗感杨麟麾下诸多将领,以往并肩作战,或许与楚山关系和睦,但涉及一些敏感事,心思或许与他之前所接触的义军将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甚至往深处想,左骁胜军的前身就是乃是蔡州军,大部分将卒都是从蔡州招募的义勇,他们或许觉得楚山在舞阳、叶县、召陵、襄城等地驻防,有鸠占鹊巢之嫌,朝廷应该将这些原属于蔡州的城池,划由左骁胜军的防御?

        想到这里,周景也只能默默的看着杨麟,看他如何取舍。

        杨麟年纪未及五旬,但两鬃已染霜白,瘦脸枯皱,透着沉毅气度,他严厉的盯了身旁毫无城府、流露不满情绪的将领一眼,声音沙哑的跟徐怀说道:“曹贼来势汹汹,多半还是有些倚仗的,但轻弃汝阳、嵩县,左骁胜军也难对陛下、胡相交待……”

        见杨麟如此说,徐怀也不再多劝。

        杨麟身为一路之主帅,自有主见,楚山对汝州无节制之权,此时力有未逮也无力兼顾汝州的防御,确实不宜太多指手划脚,说道:“杨侯倘若决定撤军,宜早不宜迟,我可以替杨侯在此多守一日,我却要看看曹师雄是否可敢多送几颗人头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