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是还能挤出更多的钱粮,就不会开这个口子,允许楚山从鄂北挖走一块地设立侨县招揽流民遥领,但楚山维持当前的战备已经是极其捉襟见肘,今年能挤出十数二十万贯钱粮就已经是极限了,明年甚至更紧张。

        然而楚山年底之前,就想着在小鹤岭以南修造第一座大垸,在此基础上修建新蔡城,建造衙署、兵营、渡口码头、货栈等建筑,并完成三五万亩规模的粮田开垦,再精打细算,将一切不必要的水份挤干净,低于五十万贯钱粮的投入,是压根就没有希望完成的。

        千汊浦的淤地要容易开垦,也轮不到楚山介入。

        在天宣年间,汉川、汉阳等地的地价每亩仅约三五贯,汴梁沦陷后,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南迁,汉川、汉阳等地的地价飚涨到十数二十贯。即便大规模开垦浅淤滩地,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倘若不是足够艰难,倘若不是前期投入靡费巨大,绝对不会缺席先行者。

        大越立朝一百五十余年,除了小鹤岭以北建起一座座垸寨外,也不断有人进入小鹤岭以南进行小规模的垦殖,但都遭到挫败。

        只是没有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尝试,毕竟需要投入的钱粮太多了。

        以江汉熟地当下如此之高的田价,楚山前期投入也是没有办法产生“盈余”的,但史轸极力鼓动徐怀推进这事,前期更重要的是看重这个位于江汉之交的“立足点”,对楚山扩大在荆湖大地的影响力太重要了。

        至于徐怀承诺朝廷能全部承担对楚山的钱粮拔付之后,随时可以将南蔡县划归荆湖北路及鄂州府,史轸只是笑而置之。

        敌我双方沿秦岭-淮河一线维持的兵备只会随来随庞大,除非获得对赤扈人的关键性战役胜利,或者将赤扈人驱逐出中原,又或者赤扈人放弃渡淮南下的野心,与大越划淮而治,要不然,战争将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大越捉襟见肘的中枢财赋,而不会有丝毫的宽裕。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楚山如何筹措到开垦千汊浦的钱粮。

        “……早年民众迁到汉川县垦殖、修造垸寨,多以族长为首,或大宗出面牵头,筹措钱粮,所围垸田,也是以各家所出钱粮分配,陆续促成一座座围垸建成,”史轸留在汉川坐镇二十余日,诸事都有权衡,说道,“楚山或可使励锋堂出面,在南蔡设立堂口,以楚山后续所出的精铁、炒茶等大宗货物以及南蔡所能开垦的田地作为抵押及偿还物,向荆湖境内的商贾筹措钱粮。朝廷不是使荆北路司及鄂州府衙监管侨置之事吗?楚山当不能叫他们白白监管,这事他们当要出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