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两兄弟见太子有些动了怒,赶紧再度叩首。

        直到这时,身旁另一个男子才低咳一声:“二位先生不必如此,殿下岂会把这样的过错都推到你们头上?虽然此事是由你们推行,但殿下当初也是允准的,现在既然出了事,自当由我们一同面对和解决。”

        柳家兄弟苦笑一声:“莫先生说的是,是我兄弟想错了,更做错了……我们当初就不该不听您的劝谏,做出这等遗祸无穷的决定来。还请先生不要因此有所嫌隙,帮一帮太子度过此番之难。”

        这个莫先生是在数年前,太子重回京城后自荐上门来的。本来他也跟许多投靠到东宫门下的清客一样,根本连太子的面都见不到,更别提有何建树,得到太子的信任了。

        可在随后东宫遇到的几次难题中,莫先生却是连出妙计,让太子与永王之间的争斗不再处处受制,由此,他才终于被太子所重视,最后更是引为身边重要谋士之一,甚至都不在常年跟随其左右的四友之下了。

        对此,身为贴身护卫,最得太子信任的曲望洋倒是无所谓,至于一直在外的“财神”更是不会理会这样的内部争斗,最不满这个突然冒头的莫先生的,便是同为谋士智囊的柳家兄弟了。

        尤其是当莫先生在为太子谋下一计,借李凌之手将永王从刑部踢出,更使之彻底失去皇位竞争资格后,他二人更是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即便柳家兄弟追随太子多年,也为他立下了许多的功劳苦劳,可这多年来的功劳苦劳却是远无法和扳倒永王这么个最大对手相比的。甚至于在一些人眼中,两相对比,更体现出他二人远不如莫先生了——在他们的辅佐下,太子只能被动挨打,几次更是差点连储君之位都坐不稳;可自打莫先生真为太子所用后,也就两年工夫,就把永王给彻底踢出局了,这要是早用上他,说不定太子现在早就地位稳固,只等那一日到来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柳家兄弟便一改多年风格,开始变得激进。无论是这次想借势让太子再往北疆建立军功,还是筹谋欲借刀杀人,除掉李凌以泄太子多年之恨,都是他们急功近利这一性格的完美表现。当然,还有一点他们是不肯承认的,那就是也有借着除掉李凌来压制冒起的莫先生的意思,毕竟永王的倒下可是莫先生借了李凌之力啊……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彻底失败,反倒让柳家兄弟二人显得那么

        的无能了,与之一比,莫先生自然更为智谋甚远,非同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