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的得意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反倒表现得有些茫然与拘谨:“这……这如何使得?父皇从来就没有说过要立我为嗣,而且我何德何能,怎敢当这一国之君啊?”

        这等推脱辞让实在是太寻常不过了,古来君王登基都有三辞三让的礼节,无论你是顺顺当当继承的,还是用阴谋手段夺来的,至少在这临门一脚的当口,总要摆摆样子,谦让一番。

        群臣也知道这一点,当下再度有人进言:“殿下此言差矣,陛下虽然此番没有定您为储君,但当年对您也是多有栽培,那是完全有将您封为太子之意。何况,此番继位,殿下乃是临危受命,责任重大,无论为国为民,殿下都当挑起重担啊……”

        “这……父皇虽对我多有教诲,然则

        自古以来储君人选都当长幼有序,立长为上。如今,还有三皇兄在朝,我这个做弟弟的岂能僭越?”孙璘再度推让。

        “殿下您刚才应该也听到了,敬王殿下他已经严词拒绝了我等所请。而且正如敬王所说,他自幼体弱,这皇帝之位身系天下安危,可不能有任何差错,所以还请殿下不要再推辞了……”

        “是啊,还请殿下不要再推让了……”

        此时除了英王一党那些重要人物外,几乎所有在场的官员都众口一词地表示了要请永王登基。因为几乎在所有人眼中,此事已经定下,永王在这个突然的变故中已成为了唯一的胜利者,此时再作反对,只会给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那还不如顺势而为,跟从大家一起劝进呢。

        “我实在是力微德薄,难克大任啊……”孙璘按规矩,第三次推辞道。说这话时,他的嘴角微微上翘,已有得意的笑容显现,只要他们再劝进一回,自己就可趁势应下,便可名正言顺地,坐上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

        唐千文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此时更是抓住机会,再度上前:“殿下就不要谦让了,除您之外,如今朝中再无更合适的人选。而且我相信,就算陛下在天有灵,也是愿意看到您继任皇帝大位的!还请殿下莫要再推辞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