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至十五岁,他跟父亲在武昌读书。父亲吴利彬,学识渊博,不仅通晓经书,而且懂得格致学。所谓格致学,也就是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吴利彬还自己制作几何图形讲解几何。

        禄贞虽说善诗能文,被人视为文学天才,可他却不热中于走科举之路。

        他认为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对于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状态无益;不如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更为有用,所以他在学格致学上大下工夫。

        课余仍爱舞剑弄棍,又喜读兵书,并给自己起号叫“梦泽雄”。他的故乡云梦,古为云梦泽,由他为自己起的这个号,可看出他少年时,已有壮志。

        十五岁时,父亲外出讲学,归途中病逝。一家人生活遂陷入困境,搬入戈甲营一陋屋生活。为分担母亲肩上的生活重担,他辍学做工,成了“湖北织布局”的一名小工。

        禄贞每天天未亮就来此做工,晚六时才收工,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只能得到一角多工资!工人们在那儿不仅受剥削,更由于劳动条件差,时有事故发生。

        那些洋监工、技师随意打骂工人,再加上中国工头的欺侮,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下班时,工人必须在厂门口接受搜身。

        一次,一个姓袁的工头,借机调戏一名小女工,被禄贞看见,他上前打了工头。

        工头大怒挥鞭就要打他,但由于引起了众怒,未能得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