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无论是南北议和,还是给清廷施压,朱尔典都一直在全力帮袁世凯,他是看好袁世凯的。

        袁世凯有个特点,不管是哪儿的人,哪国人,只要是重要人物,他见一次面就准能把对方的名字记下。再次见面,能马上喊出对方的名字,使对方常很惊奇、感动,会觉得自己在袁世凯这里很重要,很被袁世凯看重。

        袁世凯不懂外语,但外国人的名字无论多难记,他都能记住。有人因此说袁世凯的记忆力惊人,其实不尽然,只是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别人不屑于去下的功夫。说明袁世凯对人对事,有独特的判断和领悟,是小事情中见大智慧。

        朱尔典是可以用汉语和袁世凯交流的,他说中国话袁世凯也能听得懂。一般说来,在外交场合,外交官是必须说自己母语的,这在很大程度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

        但朱尔典和袁世凯是老朋友了,所以也就很随便了。

        听了袁世凯的担忧后,他和袁世凯商定,可以考虑由请廷授权,成立一个临时政府,先把全国的政令先统一起来,避免在这个阶段出现权力真空。这样,可以把清廷和南方政府都放在一边,必要时,为安全起见,也可以把临时政府放在天津。这实际上是建立一个,凌驾在清廷和南方政府之上,号令全国的政府。

        同日,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参加了继续召开的御前会议。赵秉钧在会议上提出了成立临时政府的动议,袁世凯的想法一下子被清廷的亲贵们看穿,立刻遭至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谴责。胡惟德、梁士诒用财政困难、军费匮竭、无法打仗、外国将要干涉等理由进行说服。纨绔子弟和清廷的顽固派们根本听不进去,话说得越发难听。

        袁世凯本来一再嘱咐这参加会议的几个人,一定注意说话的态度,多做耐心说服的工作。

        一天天的,赵秉钧见这些人油盐不进,说话放肆,终于火了,激动地说“人心已去,君主制度已无法无力保全,劝大家还是往前看,往远看,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做出明智和正确的选择。

        “你们这样的议而不决,这样的无限期拖下去,别说南方的那些革命党,就是我们这些内阁大臣也没耐心奉陪了。如此下去,内阁只能总辞职,你们有本事,来和革命党打交道吧!

        说完起身就走,胡惟德和梁士诒也忿忿地跟上。

        隆裕太后喊他们留下,说什么事都可以商量,就是不要扔下不管。

        几个人对隆裕太后还是十分客气和尊重,只是说和这里的有些人对牛弹琴实在是浪费时间,还是坚持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