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觥筹交错,孙袁二人相谈甚欢。

        孙中山在感谢袁世凯的答词中极力称赞袁“我中华民国成立,粗有基础,建设事端,千头万绪,须我五大民族全体一心,共谋进步方可成为完全民国。

        “现有少数无意识者,谓中国空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大不满意于。殊不知民国肇建,百废待举,况以数千年一变而为共和,诚非旦夕所能为力。故欲收真正共和效果,以私见所及,非十年不为功。

        “今袁总统富于政治经验,担任国事,可为得人庆。”说完,孙中山举杯高呼“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五大民族万岁!”

        整个宴会在南北两大政治巨头互相称赞声中达到。

        孙中山自八月二十四日进京至九月十七日离开,在北京整整待了二十五天,期间与袁会面竟有十三次之多。且多为二人密谈,有时孙中山的广东同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在座。

        据国民党编撰的《国父年谱》记载“先生留京约一月,与袁会晤共十三次,每次谈话时间自下午四时至晚十时或十二时,更有谈至次晨二时者。每次会晤,只先生与袁世凯、梁士诒三人,屏退侍从。所谈皆国家大事,中外情形,包括铁路、实业、外交、军事各问题,表面甚为畅洽。”

        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北上,一是试探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南北妥协达成了民国的统一,但南北仍互不信任,彼此猜忌。袁世凯对长江以南的控制是有限的。他通过实战摸清了武汉革命军实力,但对其他地方尤其是宁沪革命军实力没有底,更不清楚南方革命党人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正如总统府军事处参议官唐在礼回忆中所说,袁世凯邀孙中山进京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摸清孙中山究竟有些什么打算”。

        二是笼络孙中山。据唐在礼回忆,袁世凯邀孙中山进京的另一目的是“进行拉拢,把中山先生置于自己掌握之中”。有两件事,袁世凯办得令孙中山十分满意。一件为修筑铁路。孙中山卸任后从政治家改行为实业家,计划十年内筹建铁路二十万里。袁世凯明知孙中山修筑铁路的计划不可能实现,却偏偏满足其要求,就是为了笼络孙中山,给孙中山这帮失业的革命党找点事做,免得他们闹事。

        九月十一日,袁世凯委任孙中山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把慈禧专用的小火车拨给孙中山一行使用,而且巡游经费管够,并知会各地官员盛情款待。

        另一件为孙中山的三个子女(孙科、孙娫、孙婉)在国外读书。因缺钱供给,他想为子女申请公费,但按留学章程不够资格。孙中山遂走后门,请袁世凯出面下拨官费资助,袁世凯当然求之不得。如此,孙中山无论于公于私还是大事小事都受了袁世凯恩惠。

        三是利用孙中山。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想向国内外显示,自己得到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一致拥护与支持。因此,他既邀请孙、黄等革命党领袖进京,也邀请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首领归国。孙中山若北上,表明南方革命派承认和服从袁世凯的领袖地位,袁氏当国更顺理成章;同时也能为袁世凯解决政党政治等诸多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