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也即将成为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袁世凯怎能不萌生杀意?

        当然,如果真要是宋教仁组阁,对袁世凯还真的麻烦。因为,按《临时约法》当时的中华民国基本上是内阁制。袁世凯这个临时大总统,其实是个虚衔。

        除掉了宋教仁,不就去了这个麻烦吗?

        其次说赵秉钧,作为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杀人动机很简单,宋要来做总理了,赵往哪搁呢?

        从应桂馨家搜出的密码本上注有“国务院”、“应密”、“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等字样,而电文内容将矛头指向了国务院秘书洪述祖。

        比如三月二十日半夜两点钟,即宋教仁被害之日,应桂馨致电洪述祖有“所发急电令已达到,请先呈报”等语。次日又致电洪述祖称“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望转呈”。从上述证据来看,洪述祖涉案似乎是逃不掉的。

        更重要的是,上面应的电报,均有“转呈候示”、“请先呈报”、“望转呈”。那么转呈的对象是谁?应桂馨与洪述祖的电文公之于众后,赵秉钧便成了刺杀宋教仁的另一最大嫌疑人。

        还有陈其美杀宋教仁说。辛亥前,同盟会发生过两次倒孙风潮。在这两次倒孙风潮中,宋都没有站在孙一方。由此,陈其美等铁杆拥孙派对宋颇为怀恨。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与孙几乎处处唱反调。孙主北伐,宋主南北议和,推袁作总统。

        孙主定都南京,宋和章太炎都主张定都北京。俩人政见也大相径庭,孙主张实行美式总统制,宋主法式责任内阁。

        孙坚持要做大权独揽的大总统,不愿受人制约,理由是内阁制“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因为在此非常时代,吾人不能对唯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而误革命大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