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组阁后不久,他接到梁启超一封信,略云

        “今日之有公,犹辛亥之有项城。清室不让,虽项城不能解辛亥之危;项城不退,虽公不能挽今日之局。”

        然而段是袁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对此,他虽然有同样认识,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对袁是“受恩深重”。他是个十足的旧中人,由他自己出面倒袁是万万不可以的,他只能是等待护来打倒袁,然后自己以北洋军系领袖的身份来收拾乱局。

        袁世凯其实是打心底不想用段祺瑞,只是没有别的选择。正如,当初清廷不管怎样的不想用他而又不能不用他一样。但是,袁世凯比不上清廷,清廷可以全权托于他,他却不能全权托于段祺瑞。

        袁世凯和段祺瑞这二人,在这最后关头仍不能和谐共事,公开的冲突出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上。

        段祺瑞需要得力助手,十分想用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但因为徐是袁最不欢喜的人,所以段怕当面和袁谈此事时弄僵了,便转托王士珍。

        王士珍是个谁也不敢得罪,谁也不肯得罪的人。他当然也知道袁世凯特讨厌徐树铮,又不便对段推辞,就用起了敷衍地“拖”术,过了几天都没有下文。

        段忍耐不住,就请张国淦代他向袁通融。

        张国淦也很为难,但碍于段的面子,犹豫了再三,试探地对袁世凯说“总理想自己物色一个院秘书长。”

        他的话刚出口,袁的脸色就沉了下来了,“他想用谁?用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