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朝阳毕竟出身于非寻常人家,有文化,有见识,和一般村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看到家境好一点的庄户人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识文断字这样的需求,他就办起了一所私塾,教农户家的孩子认字读书。

        当地习惯于把庄户人家的孩子称为黑泥把管,把教这些人读书的老师叫做冬烘先生。黎元洪的父亲黎朝阳就成了教“黒泥把管”认字的“冬烘先生”。收入很微薄,但一家人终究能勉强度日了。

        但是,就是这样艰难的日子,维持的时间也并不长。

        在黎元洪出生前的十三年,洪秀全发起了天平天国的起义。从广西金田起兵,一路北上,克永安、袭桂林、围长沙、破岳州,一直打到了武昌城。

        太平军与清军在中部重镇进行了长达六百二十二天的拉锯战。太平军三次攻进武昌,又三次被赶出来。毗邻武昌的黄陂,也不能幸免而成了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的战场。

        战争最终的受害者总是当地的百姓,战火造成了黄陂,房屋毁坏、粮食被抢、难民遍野、田地荒芜。那些被称作“黑泥把管”的小学生,一个个地为生活所迫而离去,没有了这些“衣食父母”,黎朝阳的私塾办不下去了。

        生活总得继续,顽强的不与生活妥协的黎朝阳在努力的寻找出路。

        这一天,黎朝阳从族人手上得到了一篇曾国藩写的《讨粤匪檄》的文章,听说曾国藩的湘军正在招兵,当兵有军饷,又可以带出一张吃饭的嘴,黎朝阳于是弃笔从戍。

        战场上人是要凭真本事的,黎朝阳从军后,由于有文化,作战勇敢,很快得到提升。一级一级的提拔,升到了“游击”。

        官职加军功,退伍后得到清政府发给的一笔“休致”费。黎朝阳用这笔钱在汉阳盖了几间房子,把一家人从黎家河迁到了汉阳。就是这一年,黎元洪出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