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四年七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八月,日本对德宣战,派兵侵入中国山东,至十一月,夺得了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全部权益。

        一九一七年八月十四日,段祺瑞政府按照日本的意图对德、奥宣战后,不仅没有向日本提出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反而在西原借款中进一步出卖了山东的权益。

        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即中日签订高徐、济顺铁路借款合同的前四天,日本外务大臣后藤新平照会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要求中国同意日本驻兵济南、青岛,同意在经营和管理胶济铁路方面日本享有种种特权。实际上是以此作为高徐、济顺铁路借款的条件。

        段祺瑞政府为了取得借款,竟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同日,章宗祥在致后藤的复照中,把后藤照会所提要求一字不漏地照抄之后,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上列之提议,欣然同意。”

        后来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便以此为借口,拒不退还山东。

        对此结果,段祺瑞当然是不会想到的。那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钱,只要是能借到钱,其他就顾不得了。

        早在一九一六年十月,段祺瑞就提出“应该将中国关于农工商矿有价值的开列出来,同日本商量,何者中国自办,何者中日合办,何者让日本人办。一方面日本帮助中国,一方面日本亦获得利益,不必支支节节,遇事麻烦,以达到中日亲善之目的。”

        同年十二月,日本内阁首相寺内正毅派西原龟三来华活动,在与曹汝霖、陆宗舆的密谈中,商谈了所谓“中日密切合作”问题。

        一九一七年七月,段祺瑞重任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向日本大量借款。

        一九一年至一九一八年,中国向日本的贷款数量惊人。据不完全统计:

        (1)善后续借款第一次垫款日金一千万元。民国六年八月二十八日财政总长梁启超,与横滨正金银行代表缔结,借款期限一年,年利七厘,以盐余担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