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上海和会派赴西安监督停战的张瑞玑,由西安来电,报告陕西停战划界业已实现。

        张瑞玑三月二十二日到达西安时,陈树藩的‘八省联军’已取得很大进展,气焰嚣张,没有停止进攻的意愿。对靖提出的恢复第一次停战令后的防地,和撤走围攻乾县的北方军的主张根本不予理睬,仍诬坚守乾县之靖为土匪。

        有史料记载“张瑞玑受陈笼络,偏袒北方,在他拍发的电报中亦有隐称靖全是‘土匪’的话语。张瑞玑的言行引起了陕西靖的极大愤慨,于右任总司令通告各方严予驳斥,并在致张书中有‘闻执事将去矣,长安市上古物字画,为之腾贵’之语,揭露张瑞玑接受陈树藩贿赂的丑行,张不得不怏怏而去”

        张瑞玑(~)字衡玉。山西赵城(今属山西洪洞)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光绪三十二年()后,曾在陕西韩城、兴平、临潼、长安等县任知县。

        辛亥革命前加入中国同盟会,西安光复的第三天,受命组织民政府于咸宁县署。民政府与参谋处合并为总务府,张与王锡侯共同主持总务府下的铨叙局。共和建立,辞归太原,任山西省军政府财政司司长。一九一二年十二月曾署理山西民政长,后辞职去西安,被推举为陕西省军政府顾问。

        在第一次南北和议中,袁世凯曾声称陕西、山西两省的革命党人为“群盗”,提出“秦晋群盗,不在和议条款之列”。

        张致书袁世凯“执事谓秦晋群盗,瑞玑不敢辩,然奉执事令征群盗者,害且百倍于盗。执事视其焚掠不禁,是残民也;逆天下之心,是树敌也;避南军之锋,专攻秦晋,是示怯也;朝议停战,夕谋进攻,是背盟也。残民不仁,树敌不智,示怯不勇,背盟不信,秦晋之人,固将有以待执事也。”

        当张得知袁世凯逼迫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位时,再次致书袁世凯谓“大总统者,国民之所同推,非一方所得私举。孙公人望所归,故天下共举之,又安能以其位私授予人?”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一命归阴后,张在庆幸之余,以辛辣的笔锋,写了《祭袁世凯文》,内称“汝今死也!恶贯满盈,皇梦不成。民穷财尽,乞美求日,未得其逞。花招骗世,知者齿冷。积恶成疾,一命归阴。衣冠羽化,面目狰狞。噫嘻!早死一年,香臭难分。今日物化,盖棺论定。呜呼哀哉!……若在中华征民意,死尔万千谁挽留?”

        我们前边提到的,臭名远扬的杨翠喜案,查案大臣以“查无实据”复命,御史赵启霖反倒以“奏劾不实”被革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