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第1次

        10月初,胡适陪杜威到山西。1920年10月10日,,杜威在国立山西大学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胡适担任口译。

        杜威在演讲中,着重讲述了有何方法、何余暇讲求品格道德等问题而教授学生。他批评当时教员、家长单纯以学生成绩优劣,评价学生好坏的错误倾向,要求“在竞争之外,使学生爱群尽公益有互助精神,并于学校内外洒扫清洁各事,由学生为自发的共同动作”。他提倡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即“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杜威演讲之后,胡适作了题为《娘子关外的新潮流》的演讲。除了介绍娘子关外的思想文化新潮流外,还对当时山西的落后黑暗情形进行批评。山西大学的学生听了演讲非常兴奋,纷纷向胡适要求转学北大。胡适回到北大后经过商谈,北大允许山西大学预科毕业生免试入北大本科,于是山西大学学生纷纷转学北大。这一方案执行了两年。

        1919年12月1号,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所发表的“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檄文,《新思潮的意义》与读者见面了。

        引人注目的是,在同一号上,发表了新青年同仁共同主张的《本志宣言》。

        为什么发表这样一个共同宣言呢?

        宣言明白交代它的来历说:“本志具体的主张,从来未曾完全发表。社员各人持论,也往往不能尽同,读书诸君或不免怀疑,社会上颇因此发生误会。现当第七卷开始,敢将意见全体社员的公同,明白宣布。就是后来加入的社员,也公同担负此次宣言的责任。但“读者言论”一栏,乃为容纳社外异议而设,不在此例。”

        《本志宣言》接下来的文字,当属“全体社员”的共同主张:“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我们相信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中,有许多阻碍进化而且不合情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