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谷的成绩差些,只能在二甲当中排到中游,但是他能力强,运气也好。

        中举后被分到内阁,从中书舍人做起,后来,他得了三杨的青眼,由内阁入了翰林院做侍讲学士,又从翰林院跳回了内阁成了大学士。

        但是不论如何,他们二人的升迁之路,基本上都是中枢清流的京官。

        可王翱不一样,他中举之后,先是被授了大理寺左寺正,司刑狱,后来被先皇擢为御史,便一直在科道流转。

        而且,他并非是在京的御史,而是一直在外巡查,镇抚,提督军务或民政。

        除了刚刚中举的那两年,他基本上就没有待在京城里头的。

        因此,就如王翱自己所说,他在京城当中的人脉关系,其实是很弱的。

        陈循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大胆的把内阁的三个席位都揽了过来。

        但是毕竟,补充内阁大臣,是对整个内阁都有所裨益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王翱这个内阁首辅来说,在朝堂的话语权,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虽然他和高谷把三个席位都揽下有些过分。

        但是这种利益交换,本来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