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底,这还是当大明作为一个工业国出现,与农业国水平的神州本土对接的时候,剪刀差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原因。

        原本耕读传家,自我感觉殷实无比的本土士绅,及其代表李鸿章,在面对掌握了最先进生产力的明利坚皇帝的内帑、户部国资委,以及大明民营企业家时,手中的财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如同羊身上的毛被任意收割。

        同样,感觉到自己手中的钱越来不值钱的,还有大英帝国的市民们,以及欧陆地区将本币与英镑挂钩的国家的国民们。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伦敦的金融业出现了畸形的繁荣。

        哪怕德国人的新式鼩鼱坦克隆隆碾碎了布鲁塞尔的黎明,撒尿的小于连被德皇威廉一世勒令穿上衣服,依然没有能够阻止伦敦市中心的房价在数月中上涨了300%。

        不仅仅是房价。

        股票、债券、期权,总之你能够想到的一切东西,在大水漫灌之下都疯了一般的上涨。

        钱多得没处花的英国商人开始在欧洲们那里卖卖。

        无论是法国的葡萄酒庄园,还是荷兰的造船厂,亦或者是北欧和沙俄的松木,即便它们正处在德国人的威胁之下,随时有可能成为废墟。

        但一掷千金的英国商人依旧不眨眼睛地将它们买下。

        只是没有人知道,在这一群疯狂的英国商人中,混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正在不断推波助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