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麟有点不解,他对兄长吴玠说道:“大宋天子弃城而逃,偏安江南一隅,已经无法视为正统,大汉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兄长你为什么还要选择向大宋效忠呢?”

        “那你说为什么大汉天子知道我们是要下江南效忠赵家的,还要给我们军饷呢?”

        “为了收买人心呗!”吴麟崇拜强者,对于收买人心这些小伎俩并不在意,他想投靠汉国,是因为汉军强大,想背叛宋国,死因为宋军羸弱,和收买无关。

        吴玠摇摇头,他苦笑着说道:“二弟,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大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何须收买人心。大汉天子欣赏忠义之人,而非墙头草。那些义军本身就是流民草寇,并非宋军,被收编只是给与了一个合法身份,不存在忠义之说。而你我是大宋的官,率领的是大宋的兵,我们如果投靠过去,岂不成墙头草,怎么会被重用呢?况且大汉猛将如云,即便是我们投靠过去,又怎么会被大汉天子赏识呢?”

        “大哥,你得到意思是?”

        “向大宋天子效忠,在战场上击败汉军,让大汉天子见识我们两兄弟真实的实力,等到天下一统大势所趋的时候,再投降也不迟。击败那些汉军将领,我们投靠过去,才不会被轻视。

        眼见二弟还不是很明白,吴玠接着说道:“大汉天子乃当时之战神,他要天下一统,要灭掉金国,需要的是真正能够独当一面,忠君爱国的将领,而不是让武将在军中混资历的。投靠过去早晚,和能否建功立业,能否封妻荫子并没有必然联系。放心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好吧,就是不知道文官当道的宋国,我们两兄弟能否真正的掌握军队,独当一面。”吴麟并没有被说服,不过他也觉得哥哥说的没错,的确应该以军功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后再加入汉军,而不是稀里糊涂地投靠过去。

        虞允文就简单了,人家本来就是江南的一介书生,不存在对谁效忠,只不过相对于军武立国的大汉而言,虞允文对于文官天下的大宋还是有很深厚感情的,他更愿意回江南,更愿意效忠大宋。对于汉国并无好感,不过这个年轻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大宋不做改变的话,那么最终天下一统一定是汉国,大宋将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

        大汉天子刘正龙对于吴玠,吴麟,虞允文的离去并不在意,就好像是对王彦,杨安儿,李显忠投奔不在意一样的。大汉以军武立国,有军功,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封妻荫子,如果没有军功,皇亲国戚也只能有勋爵,不能掌实权。

        大汉有足够的钱粮养一群纨绔子弟,可是大汉却没有一个对于的位置养闲人。哪怕是下面的知县,县尉都是经过朝廷严格考核的,上任之后,依旧有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监督,能者上,平者调,庸者下。

        有士子一年之内升七级的,也有皇妃的弟弟一撸到底的,这在大汉很常见,早就见怪不怪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