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和殿,天熹帝面前的龙书案上摊着一本还未朱笔批示的奏折。

        “北盟四散,西北暂时平了。东向的北境又蠢蠢欲动。姜国此番前来,道是为和亲,却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北宸,你近来接手军务之事,可看得清这形势?”

        天下人只知北宸是最受宠的皇子,自小便送到太后宫中抚养,不及十五岁便被授与金册金宝,领岁禄万石,册为宸王,着领三千护甲兵士在京城开府。

        这番荣宠,在皇子中是独一份的。

        却不知,一个真正受宠亲王,最为看重的乃是在朝中所处的地位,参与政事的程度。

        若只是衣食无忧,领着寻常亲贵该有的俸禄,毫无建树与依傍,便只能任人宰割。

        而世人眼中最受爱重的宸王,直至前年,才被天熹帝允准,领了个参书令的文职,协理政务。

        不过一年时间,他便凭借果决韬略得到天熹帝的肯定,又因禀程公事中显露出的军务才干,被调遣到京卫使司,任同知。

        他虽卸了参书令,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天下奏章地方政要之事仍雪片般送入他的书房。

        龙案上的奏折,快马加鞭送到御前,他今日子时便已快一步收到。

        姜国使臣已启程,由二皇子祁连亲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