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他提到的这两章,确实一点看不出钗黛合一之意。

        为了解释这个钗黛合一,我还看到有人说林黛玉是取了作者出世的一面,薛宝钗取了作者入世的一面,且不论真伪,就果如此,跟作品中这两个人物又有什么关系?

        脂评的确有我们没有优势,就是评者应该是看过全本的,所以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可以提示缺失的内容,但是毕竟也是一个读者角度的解读,有他个人的主观看法,或者是作者熟悉的人,也不必把它当作百分之一百正确,我看倪匡评金庸的书有时候也马马虎虎。

        解释不通也要强行解释,牵强附会,就大可不必了。在我看来解读作品,还是作品本身最重要。

        在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的立场是相互对立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缘注定是不能共存的,作者也是一直对比着来写她们,如果说她们同处于一个婚姻悲剧里,就算合一的话,那千红同窟,万艳同杯,岂不所有人都是一个人了。

        接着解读判词吧,前面说到林黛玉带玉而来,这也是之所以癞头和尚送薛宝钗金锁的原因,否则薛宝钗拿什么抗衡。

        癞头和尚对别人都是要渡化的,对比黛玉会发现态度截然不同:

        【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为什么对薛宝钗却是推波助澜的?这也说明薛宝钗孽鬼之首,是来造劫的不可渡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