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楚国都城名。

        自文王迁鄢後的数百年里,历经纪城、陈县等多次搬迁,到如今的寿县,不论多少次的迁移皆是以郢一字冠上都城名。

        迁都之事影响深远,稍有不慎便是走向颠覆灭亡,说是举全国之力动员也不为过。

        可对於楚国而言,却仅是迁至陪都。

        就算面临怎麽轰动全国的战事,就算因此赔上军队、赔上君王,失去城池关隘、土地粮食和人民百姓。在转移首都後总能振作起来,因为他们清楚,楚国是有这个雄厚实力来挥霍。

        这要是放在其他国家绝对是难以想像。

        这很好,可这种情形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细算楚国的历史和他的过往,他没办法轻易的给予肯定,也同样没办法了当否定。因为他还在这里,只要还有一人愿意为这辆不断行驶的马车指引方向,那麽就不该轻言放弃。

        不过就在这时,他又想起了那事。

        最令他不解的,是在这积累的习惯形成传统、且几乎能代称楚的郢字,到底有何意义?它为何能在这几百年中一直停留存在,并且延续着?

        这一想就想到了几十年後,仍未想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