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人屡次科举,屡次失败,最后,终于穷的活不下去,就造反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造反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掀翻了当时那个朝廷的底蕴。

        事实证明,此人还是有本事,有才华的。如果当时给了他一个秀才,让他可以顺利地生活下去,他就不会造反!

        故此,从那以后,科举,准确的说是童生试、秀才试之中的主观题,基本上都没有了。

        就是害怕出现类似的情况,万一再来一个,有本事但是和主考官不对眼,结果怎么也考不中,一怒造反的家伙,那朝廷的损失,就大了!

        而如今,主要是客观题,答案都是死的,都是固定的,该多少分就是多少分。

        主考官即使看某一个考生不顺眼,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一句话就让他落榜。

        而且,还增加了查卷制度。考完之后,不服气的考生,还可以申请查卷,拿着自己的试卷,再一次对比标准答案。

        如果是考官瞎改,考官是要倒大霉的!如此,久而久之,落榜考生也就没法怨朝廷,只能怨自己点背了。

        想到这个故事,熊岩苦笑一下。这个造反的穷酸,总算是为了后世的读书人们,做了一件好事。

        摇了摇头,不去想这些东西,熊岩便开始了认真答题。

        第一十七题默写道经第三十七篇前两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