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一直,是以形意拳应敌,这形意拳,本来就是循天地之大端,与造化之原理,而创造出来的。

        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

        正所谓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修养正气,正是形意拳之原理,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

        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

        刚柔相济,才是乾坤之道。

        在旧时代以前,传授手搏之术,多以心法口授,而少于书面记载,使得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

        形意拳涵养正气为先,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强身之捷径。

        十二形实际上,暗藏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中,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使精神入体。

        如果能够长期习练,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但是却很文雅。

        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