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拳出走中线,此即为守中寓攻,攻中寓守。

        而打高不过眉,头要领起,后脚蹬地,腰部旋转,一气贯穿。

        他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一步,右手臂借头领身之劲,由下向前上方穿出,掌心朝上,动作不停,仍然以头领身,身带步,左脚又快速过右脚向前踩出一步,脚尖着地,右脚随追半步,成立身中正之势,始终保持重心的稳固。

        而他的左掌则顺右臂经右手背向前穿出,双手合力捉按于档部,眼神随手而落有下视之意。

        常乐起手出势猛于虎,下捉之意拽天塌,出势即有虎扑愈,回手即为鹰捉,往下又是鹰捉,捉后又虎扑,如此循环无端,阴阳变化全在其中。

        信息中言,拳道一如。

        浅而言之,拳者拳法,实作之用,道者拳理与心法,实作之体。

        拳理与心法源出于实作之中,而实作又必须以拳理及心法为指南,如此则拳法方能不断完善,故而,习练者只有实战与拳理心法相互印证,体用合一,反复证悟,才可得拳道之精蕴,而直达上乘之境。

        而常乐所习的这套拳法最重“心意所致,舒卷自然”,是极为反对僵死模式的。

        所谓僵死模式是指,将传习的定型的招法拳式生搬硬套到实战中去,这是应该避免的,信息中认为真正的实战应是随方就圆,随势而变,有感即应。

        练时有拳,打时无拳,无拳之拳方为无所不至之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