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传入神州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

        “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

        “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

        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卷印刷精美的《金刚经》,经卷最后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

        唐咸通九年,也就是868年。

        这件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长约一丈六尺的《金刚经》卷子,图文风格凝重,印刷墨色清晰,雕刻刀法纯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这本《金刚般》卷子也被英国图书馆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

        此经原藏敦煌第十七窟藏经洞中,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盗骗,曾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后转移到大英图书馆。

        但是现在,这本号称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就坦然呈现在陆飞面前,这叫陆飞如何不激动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