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大型的历史巨作,场面恢弘壮阔,展现了霍羽将军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充分表达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一思想,将爱国之情尽显无余。

        然而,一个星期之后,这部电影的票房居然有了回落之势。

        原因无他,有网友在网上评论说,程夜澜在这样的电影中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就算不是反派至少也是路人了,导演还特意给他多加了那么多镜头,搞得他那加起来不到不到五分钟的特写在观众心中居然超过了主角的地位,最后他死了还没有一个人为主角庆贺。难道东盛拍出这种电影的意思是在鼓励程夜澜所扮演的角色的那种侵略行为么?

        这种言论在网上流传起来,其他网友的评论褒贬不一,但确实有不少人思考了一阵之后就决定不看这部电影了,免得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主义被颠覆,反而也同情起程夜澜那个角色了。

        程夜澜自然也知道了这种说法,说实话,他很难过。

        传出这种言论的人有多少是真的从片子的角度来说,又有多少是为了黑程夜澜和东盛,这些他都不知道,只是,自己用了全部的心力演绎出的角色被人冠上这样的骂名,相信没人会觉得好受。

        从程夜澜的角度来说,他并不认为这个人物的设定有鼓励侵略的意味,因为最后他毕竟是被主角所杀,国家也大败告终,他们为这种侵略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如何能是鼓励侵略呢?

        至于导演给他的表情特写和回忆,人生本就是不平等的,每个人都会有反抗的本能,何况这是发身在国家内部民族之间的斗争,自古就不胜枚举,导演也是想表达一下哪个国家的人民在侵略他国的事实背后所深藏的无奈,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战争也是有促进统一的作用的。

        另外,关于那个角色抢了主角风头的问题,这一点,程夜澜只觉得有苦说不出,也不想去评论什么。

        两天后便是周末,那个下午,程夜澜特意去了一次电影院,这也是程夜澜第一次在票房上失利,从前他不是营地的时候,观众对他的电影大多数持支持态度,不会特别喜欢,也并不反感,而这次,他想来电影院看看相信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