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踌躇一下说:“卫社长,我们提供给崂山的粮食都是八千钱一石,已经比外界的粮价便宜了两千钱,如果再降低价格的话,我们就要赔钱了。”

        “是啊,是啊,希望卫社长能体谅一二。”刘掌柜也趁机扮可怜。

        卫朔当然不会相信两位粮商的言辞,但也知道估计八千钱一石应该是对方的底线。故而沉吟了一下说:“好吧,今后我们就暂以此价格来交易吧。不知二位准备购买多少青盐?”

        刘、李二位掌柜虽然在祝其县算是个大商贾,但在整个徐州仍然是上不得台面的小人物。本来二人打算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一生,没想到卫朔突然出现了。

        青盐换粮的计划让二人看到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他们都有野心想借助崂山的青盐开拓更大的市场。

        “自然是多多益善,就是不知此次卫社长准备在祝其县投放多少青盐?”

        “嗯,既然二位如此慷慨,卫某也不能小气。本来在下只准备在祝其县交换两千斤青盐,可如今看来二位是不太满意了。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两千斤青盐算是定金,你们二位如果能在三个月内给我们崂山运送一万石粮食,未来一年内我们可以向二位提供三千四百石青盐。”

        “而且在下还可以向二位保证,只要将来你们有能力把粮食或者其他商品运到崂...品运到崂山,我们都可以用青盐交换。二位可以考虑一下我说的这个合作协议怎么样?”

        卫朔的大手笔顿时让刘、李二位商人瞠目结舌,如果真像卫朔说得那样,将来他们二位即便不能成为徐州最大的商贾,起码也会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盐商、粮商。

        “那不知崂山都缺什么东西?卫社长列出个清单,我们也好照章办事。”

        “这么说吧,眼下崂山是一穷二白,除了盐啥也没有,什么东西都缺。两位只要能运过去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为了繁荣崂山,卫朔可是豁出去了。作为现代人他很清楚,崂山要想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托青岛港发展对外贸易。

        “另外,在下需要提醒一下二位,我们之间的交易最好低调一点,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那是那是,卫社长所言甚是!”对于卫朔这样要求,刘李二位掌柜可谓是求之不得。他们当然不愿意引入更大的商贾,否则那样一来他们的作用只会被边缘化,而不像现在这样成为崂山的主要贸易对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