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崇屿和秦阳羽负责查办的容州贪腐案,因切实查出背后有皇族成员,牵连甚广,其中大皇子受到重罚,遇赦不赦。

        至于另一位皇子,五皇子秦濯怀,密报上说他也牵涉其中,只是后来证据不足,朝议上顺衡帝因此有意保下五皇子。但因为大皇子罪大恶极,顺衡帝秉公处置,也不好明着偏袒同样是自己儿子的五皇子。

        他虽然下令将秦濯怀下狱,却给了他申辩的机会。后来案件转交给大理寺调查,一直没有找到确凿能定秦濯怀罪的证据,秦濯怀遭受四个月的牢狱之苦,终于得见天日。

        以现有证据来看,秦濯怀无疑是清白的,但他扯上贪腐案,名声受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顺衡帝不可能不顾及群臣的意见继续重用他。

        顺衡帝的所有皇子中,成年且有实力竞争太子位的就那么几个。大皇子论罪下狱革除王爵,五皇子秦濯怀失势。剩下的其余皇子中,二皇子行事低调,六皇子秦崇屿是个刺头,明面上跟所有人都不对付。四皇子秦阳羽、七皇子秦祁瑞两人的母妃住在同一个宫里,连顺衡帝都知道兄弟俩穿一条裤子。

        秦濯怀被放出了宗人府,王爵还在,原来手底下掌管的几个衙门从他下狱那天起就不是他的了。

        顺衡帝将这几个衙门收回,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立即把这些衙门放手给别人。

        皇帝有自己的考量,大臣心中有属意的皇子,有些人比皇子们心急,上书拐弯抹角想把从秦濯怀手里散出的衙门划分干净,闹得顺衡帝心烦不已。

        他是皇帝,大臣皇子们每一个人他都做到人尽其才,派下去的差事,看他们奏上来的折子,永远是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报喜不报忧。

        顺衡帝瞧这些人的侃侃而论,有些将信将疑,毕竟他同样是从皇子、臣子过来的,奏折里的东西真假到底有几分,他很清楚。

        他想看看自己究竟被蒙蔽了多少,也要警告那些手伸太长的大臣。

        群臣接到圣旨时纷纷愕然,猝不及防,登基后除了祭祖和秋狩从不出京的皇帝,突然要开始巡幸天下,亲见民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