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到晚上10点多,老谋子才把众人给放了,这并没有算完,第二天还得接着讨论。

        期间陈晨也算结识了很多其他行业的人员,比如航天设计师余建平。

        第二天的会议,晚上吃盒饭的时候,陈晨坐在了余建平的对面,陈晨吃着盒饭,和对面的老人攀谈了起来:

        “余院士,依靠咱们的技术,25年—30年后能不能登陆火星。”

        其实,陈晨上辈子对于航天的新闻也有所涉猎,中国每一次成功的发射,都倍感荣耀。其中,我们的空间站的建成自然也是全国人民最骄傲的事情,他重生之前,就知道未来几年就会登月,但是登陆火星,还没有什么计划。

        余建平也是刚刚认识眼前的年轻人,多少了解一些,知道他曾经着作《火星救援》,当然也明白眼前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便道:“我们的航天事业的发展,要一步一步地来,现在的首要任务自然是登陆月球。”

        这一年,他担任了中国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也获中国人民JFJ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可以说,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专家。

        就这么,陈晨就和余院士聊到一个话题,就是“如果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出现一些问题,航天员需要紧急返回地球的时候,我们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的一个话题。

        余院士道:“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即便出现,我们肯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一般的办法就是‘发一备一’比如去年发射的神舟六号,发射的时候,就有一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备份,如果航天员需要紧急返回,那么这个备份的飞船就会在短时间内发射,并把宇航员接回地面,从而可以为航天员的安全加上‘双保险’,所以面对危险,我们是有信心和准备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