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会坐在门槛上晒太阳,孩童们光着脚丫子在门前跑来跑去。平民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天气好了,田地里的苗苗绿了,甚至有人在地上摔倒了,他们的脸上也会出现笑容的。如果到了丰收的时候,那笑容就更加热烈,生机勃勃。

        朱襄上一世会走上种田的路,就是喜欢看到丰收时农人的笑容。他喜欢充满生命力的东西,无论是田地里的小苗,还是农人看到金黄色田地时跃动的眼眸。

        今年又到了收获的时刻,朱襄却没有看到农人们的喜悦。

        随着田地里黍稷颜色朝着金黄色转变,蕴含着浓郁思念和担忧的痛苦表情,慢慢爬上了在田地里忙碌的老弱妇孺的脸,就像是有人向他们施展了枯萎的诅咒一样,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像是随着地里的粮食被收割,也一同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收割了。

        大部分粮食被赵国的官吏收走,农人们只余下小部分的食物,可能还不够过冬。

        这时朱襄让他们种植的土豆派上了用场。

        官吏本来也想收走他们的土豆,但赵国还没有食用“草根”的粮食,所以官吏将土豆生长在地面上的植株用来喂牲畜,想看这些东西能不能吃。

        土豆全株都带一点毒。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那点毒顶多让人吃坏肚子,吃不死人。但味道不好,牲畜吃了会拉肚子,这个救荒的植物就没能入官吏的眼。

        其实朱襄已经宣扬过,土豆是吃“草根”。但官吏们习惯性地选择了生长在阳光下的叶子、花朵、果实来食用,看不上埋藏在泥土里脏兮兮的草根。当他们确信土豆有微毒之后,就没有将土豆纳入粮食征收的范围。平民们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点小心翼翼的笑容。

        蔺相如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甚至还发现,误导赵国官吏的话术,很可能有朱襄的指导。或许朱襄身边一些看上去很不一般的人也加入了其中。

        比如那个过于多才多艺的木匠相和,和那个虽是农人却在家里藏了很多书的许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