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先派自己的心腹大将去接任地方节度使,但这样还不够,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压住这些心腹大将,哪天自己归田了,这些心腹大将掌管一方军政,岂不是又要上演藩镇格局?

        所以赵匡胤便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政策。

        什么是强干弱枝?

        后世许多人都指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自废武功,不知道最先对杯酒释兵权有这样的评价的是哪个脑残史学家,反正毒害了后世一大票键盘侠。

        强干弱枝的国策并非是虚弱北宋的军事力量,是为了保卫中央皇权。

        即从地方节度使的军队里挑选最精锐的部队,编入禁军之中。

        再从军政上,将最优良的战备给到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厢军的力量。

        实际上,在开国之初,治国的确开始用文人。

        但太祖时代,名将如云,也从未说武将不能为相的。

        例如曹彬,就做了枢密使,并且并未被文臣排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