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没有任何企业家会有把科研当做企业的主要任务来抓,对于这些公司来说,科研经费能够占到公司总收入的5左右,就已经是巨额投入了。

        让他们将工资总收入的50以上投入科研,那完全就是天方夜谭,更别说像大千这样,近乎于96的纯利润,全都投入科研之中了。

        而95年的科研经费,也创下了研究中心的新高。

        经费之所以如此高昂,首先是科研人员持续不断的招募,尤其是随着研究中心划分成了6个部门,研究中心内的科研人员总数已经突破了1500人。

        这些人个个都是国内外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各个都是绝对的人精,钱不能给少了,现在这些研究员的工业工资全都是2万起步的,这收入拿到国内其他研究部门,怕不是嫉妒的黄疸水都要吐出来了。

        要知道国内其他的科研人员可还拿着300块钱的基本工资,就算上上一些补贴,顶多也就500出头而已。

        而且这笔钱还不是一定能够拿到的,国内很多科研部门已经到了没米下锅的地步了,这些科研部门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只能够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

        问题是现在国家也难呀,只能够暂时放弃一些东西。

        不能说这个决定是对是错,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做出的最优的选择了。好在这个时代多出了大千集团,能够将电子和计算机方面杰出的人才和专家全部吸纳到自己的体系之中,也算是做件好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科研人员的工资其实也是个小头,每个科研人员的平均年薪是30万人民币,1500个人也就是45个亿罢了,还不到1亿美元,对于48亿美元的总开销来说,也就是2罢了,实在算不上什么。

        这一次开销真正的大头,其实还是各种顶尖设备的买入,一开始是在95年的上半年,因为贾老板开板要上马led和oled屏幕的研究,这一方面的设备采购直接就是10亿美元。

        等到1995年下半年,当林本坚加入,科研中心开始朝着浸润法成像进行突破的时候,这经费就海了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