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建立后,在北方还有大量的百姓流亡,他们跟随家族宗室,成为乞活军,郗鉴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人以及部队,东晋都是不允许他们过江的,只能沿江驻守,原因当然是害怕谋反。

        不过有了郗鉴的例子后,东晋也开始引入少量乞活军,这里面有个流民统帅,叫苏峻,进入扬州后,出事了,庾亮的权力越来越大,开始打压其他家族,作为应对,祖约联合苏峻,内乱,再次进攻南东晋的军队是个硬伤,大部分都掌握在家族手里,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抵抗苻坚的淝水之战,只能征发流民,组建北府军的原因,所以苏峻成功进入南京,可惜重要的大臣和皇帝都跑了,烧杀抢掠一番后,迎来联合部队的讨伐。

        联合部队的领袖是谁呢,温峤和陶侃,温峤当时是江州太守,最重要的人物是陶侃,他是荆州和江州的刺史,军事名将,都督八州诸军事,二十年后,陶家出了个名人,就叫陶渊明,是这个陶侃的曾孙。

        庾亮直到温峤和陶侃去世,才重新掌握政权,后来北伐失败,抑郁而终,应该说,庾氏家族是东郡四大家族里,无论名望、身份和功绩都是最弱的,

        离某:麻蛋,第二个登上东晋四大家族舞台上的庾氏,原来还平复一个重要叛乱,苏峻之乱,都怪我当年历史没学好。

        03、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一一大家起帮桓温上头条!

        庾亮之后,接盘的是他弟弟庾翼,他的官职很大,督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可惜没多久,公元345年,庾翼也死了,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

        桓温是安徽怀远人,桓氏没有琅邪王氏那么大的背景,命运的最大改变,就是娶了晋明帝的大女儿,做了驸马,公元345年,桓温代替庾翼,成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哪六州?荆州、司州、雍州、益州、梁州、宁州。

        桓温的功劳,灭成汉,三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对象是前秦,直接打到了长安,最后缺粮,失败;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洛阳毕竟处于中原腹心,受到的攻击最大,守城难度大,公元369年,桓温决定第三次北伐,目标是前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