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可有找到结症所在?
张书仁摇了摇头,道:下官虽尚未找到结症,但今日成得这三回所得之物,成色要比之前好不少,因此臣断定改良后的方案还是有可取之处。
皇帝听后,没再问他,而是扭头对高悦道:你从书上可有看到那硝石如何萃取的方法?
高悦这次没急着回答,关于火药的发展那是历经几个世纪,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最终在现代社会普及。高悦无法断定大周这个时代火药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他想着就从最开始的说是最稳妥的,于是他仔细斟酌了一下措辞,才道:书上有写,只是我没见过实物,说出来也是纸上谈兵,若是说错了,陛下可千万不要怪我!
朕不怪你。
高悦这才道:陇外有一种硫磺硝石木炭混造法,这种方法简便低廉,据说产率很高。
皇帝点了点头,示意张书仁和高悦聊聊。
张大人这才开口,道:侍君有所不知,这种方法虽说产率高,但易哑火,如今已不再用了。两年前,倭国与我们东海那一战,若非我大周用了黄色雷火,也未必能稳操胜券。如今,黄雷之术已不是秘密,因此陛下才会命下官再度提炼,只是,进展缓慢,不得结症啊。
高悦听他说完便明白了,大周的火药研发,已经从最早的混合木炭和硫、硝,到了黄色□□的阶段,目前张书仁正在做着跨越黄色□□的研究。要知道,19世纪60年代某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发明了黄色□□成就了一世圣名,之后他又在黄色火药上进行了多次改良,为现代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不是高悦的专业,却是陈谦的专业。
那家伙因经常接触弹药,对这些技术性的知识相当痴迷,他们俩同居的那套别墅,有一间书房里全是陈谦搜罗来的相关书籍,高悦耳濡目染也看了一些。因此,这会儿听张书仁说了这几句,就推断出了他的研究阶段,他记得陈谦有一本书上曾记载了那位科学家在突破这个阶段时用了一种化学物质硅藻土。而再下一阶段则是加入了硝酸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