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题几乎都是结合了大周的背景和现代管理学的理念揉砸而出,但是出题的角度却是这个时代鲜少有人关注的一些潜在规则。这与之前的科举策论题有些类似,但是更普遍化,更行为化,几乎不考学问,只考为人。

        这样题,怎能不令这些考官们惊讶,卷子一开,就有考官说,这题恐怕会镇住不少考生吧其他人不少直接甩了他白眼,好像在说,这还用问,看看你自己的表情啊老兄!

        就在考官们惊叹之余,李尚书却已看完了全套试题,而后,他捋着胡子,感慨了一句:若是以后户部选拔皆按次标准,那户部恐怕一半官员都要外派了!

        众人心中这才一惊,连忙拿起那卷宗认真看起来。

        就在这时高悦来了。他一来,李尚书双眼就发光,望着他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好似真是个赌、徒压对了宝,马上开了大奖,立马赚了个盆满钵满。

        高悦和众人互相见礼,问:各场的试卷可按数分完了?

        都分好了。有人说。

        高悦便道:再检查一遍吧,别有多有少,到时候再临时找可来不及。

        众人连忙又数起了卷子。

        李尚书问高悦:这些试题可是高毕焰亲自拟定?

        是陛下拟定的。高悦笑着道,完后想起周斐琦为了这套题加班加点,又补充了句:陛下英明神武,功劳最大。

        李尚书便笑,只当他的谦虚,不敢与圣上争功,也不戳穿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