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翊舟的生活一向不热闹,但也不孤单。
每天清晨七点十分,江翊舟准时背着书包踏进校门。他不赶时间,也从不迟到,像是在一个早就写好步调的剧本里走位,按部就班。他习惯早到教室,在人声鼎沸之前,翻几页课本或笔记。晨光透过百叶窗斜落在课桌上,静静地摊开他笔记本的边角。他的字迹工整,不算漂亮,却有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感。
早自习钟声响起前,他的三位朋友总会陆续出现。
通常第一个来的是林钧,书包拉链永远拉到最上格,制服摺得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他总是提早到校,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出JiNg准堆叠的讲义和笔记本,再将三sE笔依习惯摆好,才安心坐下。「昨天英文课你有记笔记吗?」是他的开场白,不为寒暄,只为确认学习进度。
接着是刘孟,一脸没睡醒地从教室後门探头进来,嘴里叼着早餐,书包单肩背得像即将离家出走。他有时会把T育服穿反,有时会忘了带作业,但永远记得午休要去福利社。「欸欸欸,午餐你们谁要我帮忙抢J排?」。虽然名字里有个「孟」字,却一点也不擅长考试,唯一JiNg通的,是如何用最低限度的努力存活在考场上。
最後进来的是周意诚,他总是带着历史讲义,一边走一边念什麽「春秋战国」、「魏晋风骨」。话不多,不参与讨论,却能在历史课上连珠Pa0地说出冷僻的史料,让老师都忍不住挑眉,「你这是哪来的资料?」。他只是推了推眼镜,小声回:「《资治通监》。」彷佛历史书是他另一种语言的母语。
这三人,一静、一闹、一怪,加上江翊舟,居然组成了一个默契还算不错的小圈子。
每天早晨,刘孟总会买两份蛋饼,一份留给自己,一份偶尔分给江翊舟。江翊舟习惯安静地接过,两个字「谢谢」总是轻轻地说,有时甚至等到刘孟已经一边咬着蛋饼、一边懒懒地靠在椅背上,他才轻声补一句。
早自习时,林钧会拿出他整理好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自然地转向江翊舟和周围几人,指着红笔标记的几行字说:「这题上次模拟考也考过,我觉得有机会再出。」语气平稳,像在预报天气。
周意诚则照例翻着他的历史书,时不时冒出一句:「你知道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其实不是用来运兵的吗?」语气认真得像要进行小型讲座,逗得刘孟笑到差点把饮料喷在地上。「兄弟,我只想知道今天午餐有没有J排,你给我讲诸葛亮?」
课间休息,三人总是自然地围在江翊舟桌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模考题型跳到电玩,再从谁喜欢谁的八卦扯到隔壁班段考排名。江翊舟多数时候只是听,偶尔补上一句,不多话,却总能刚好让对话收住。他说不上是热络的一员,但三人早已习惯他的存在与节奏,像棋盘里少了一格也会失衡的默契。
午餐时间,他们常坐在教室後排,桌上摆满便当盒与零食。刘孟总Ai炫耀他新买的卡通便当盒,林钧严肃分析菜sE营养,周意诚默默吃着,偶尔用筷子指着窗外,谈论某个历史人物的战术。
放学後,他们有时会约在C场边的小亭子坐着,江翊舟戴着耳机静静听音乐,其他人聊着趣事或考试。刘孟试图拉他加入笑话,虽然他笑得不多,但氛围温暖。
这样的日子,平凡中带着一丝难得的默契与陪伴,是江翊舟生活中最安定的部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