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找到适合烧石灰的石头,就是山脚下堆成堆的那种石头,不过那些都是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和时间,一点一点从石山上敲下来,千锤万凿才出的深山。
然后就是找个小土包,挖个小土窑,把石块在窑里放好,这一步就是技术活了,既要保证在窑里搭好的石块不能被烧塌,还要保证通风,让窑底的火焰能旺盛地燃烧。
最后是柴禾,一开窑就不能短了柴禾,直到石灰成功出窑。
孙大夫他们自然不可能两个人就去找座石山凿石块,只能四处找些适合烧石灰的小石块。
窑也不用挖多深,反正就凭他二人,每次也烧不了多少,而且烧石灰是为了消毒的,要求不用太高。
烧的量少,用时就不长,从开窑到出窑,以前也就三四天的工夫。
谁知这次他父子二人走了大运,不知怎地竟然找到这里,有成规模的石场和开采好的石头,有更好用更深的窑坑,甚至连更好用的柴禾——烧制过的木炭,也被他们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
按孙大夫的推断,这个窑场应该就是志文他们今早路过,离此不远的那个村子的,只是不知何时该村的人全都逃了荒,窑场就此荒废,倒是让他父子二人捡了个便宜。
不过窑坑深了,能烧更多的石灰了,自然花的时间就更长了。
从以前的三四天,到现在的最少六天烧制时间,再加上之前的准备工作,父子二人几乎不眠不休地在这里劳作了五天,既要烧石灰,还得找吃的,孙大夫终于在今天凌晨累倒了。
八千也是强撑下来的,要是志文他们今天不及时赶到,都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多谢了,小志。”八千诚挚地向志文表示感谢,其实他今早加完炭是想躺一下再去找点吃的,谁知道就睡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