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山地贫瘠,大家都知道,种的又是红薯和土豆这两种大家没有见过的玩意儿志文他们现在还不允许种其他粮食,起早贪黑忙活一季,很可能还没有给志文他们做工赚的钱粮多。
“不行,每家最少要种五亩地。”志文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下限。
粮食是根本,是稳定人心、招揽人手的利器,就是发放纺线织布的报酬,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以粮食为主。
哪怕志文现在对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不太有底,不知道涿鹿山能种出多少粮食,但也必须先行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每家种的地不能超过十五亩。”志文又说道,这是上限,“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人得参与纺线织布的工作。”
不排除有些人家对土地根深蒂固的热爱,只想种地,不愿做工,那也不行。
志文心中的理想状态,是男的种地,女人和小孩做工,那粮食和毛衣毛布就都有保证了,毕竟这些人算得上熟练工,比新招的人要好得多。
“那租子怎么收?”李智问道。
租子?志文摇摇头,“老李,咱们可不是涿鹿山名正言顺的主人,就这么公开地收租子,传扬出去可不太好。”
“不收租子了?”李智很惊讶,即便他们没有涿鹿山的地契,可他们是这里事实上的主人,难民们也是跟着他们到这里的,种子也由他们提供,收租子在李智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