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仅养的好,还养出规模了!谁不知道茂州百珍鸡啊!”杜珍娘带着几分与有荣焉,“当时干货铺子一来货,马上就被抢完了,我好容易才买到的,这可算是地道家乡味。”
他们在茂州土生土长,早觉得自己就是茂州人,现在品尝到此等味道,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啊。
沈齐品尝鸡肉的动作,都多了几丝郑重,香甜,甘美,咸香,这百珍鸡确实有两把刷子。
那当时,当时还在茂州担任指挥使的董大人,知道自己前途就系在此处,使出十二分的力气操办此事,扶持百姓养鸡鸭,统一收购,又聘请名厨调味,众口虽难调,但总能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将此物制成酱鸡,远销南北。
董指挥使如此用心,收获当然是巨大的,茂州的赋税涨了两成,连人口都涨几十户,任期满后,董指挥使得了一个优等,被调往更富裕的地界大展拳脚了。
沈齐啧啧称奇,同样难免带着几分自豪,毕竟这百珍鸡里也有自家的功劳啊。他决定了,吃完饭就去集市上再买点送给亲友同僚。
杜珍娘想了想,“要不然还是我去送吧,最近你先忙着温书,这才是正经的。”
沈齐当即一僵,这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温书温的脑壳痛。
因为朝廷宣布了考试取材,沈齐一心想换个衙门或者升个职,当然要全力准备温书,谁看书久了都脑袋疼,想休息时就会被妻子盯着。
“不是你说要给儿女们做个榜样吗?”杜珍娘是振振有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