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无知,留洋的人就这德行?”殷珍讥讽,寒脸相向,继续说道:“杨上校顾大局,支援抗战,索要人才只为掩人耳目。”
“自作聪明,索要各团的精英是釜底抽薪,鬼才相信你的话。”徐才辩驳,认为杨关不地道,有可能造成各团空虚。
“无知,蠢货!”殷珍厉声训斥,鄙视,继续说道:“生死战场,职责所在,没有哪个团长是傻子,精英没有,二线人才充数就不错了。”
杨关无视她们的辩论,白送物资后患无穷,谁都想跟一杯羹,再说也不想变成蒋光头的后勤官。
“你别不服气,这扣留的一百人确实是精锐,再被送来的人一定是二线兵卒。”潘云凤说道。
徐才也不傻,顿时明白过来,参谋团兴师动众而来,负荆请罪只是噱头,索人才是真意。
一百精锐骨干,每一个团二十人左右,不容忽视的断臂之痛。
纵然理亏在前,各团不会善罢甘休,闹到最后必须放人,至少要归还一半以上。
而杨关巧妙引诱,抛出诱饵,重资换人,且交付人才在即,各团参谋不傻,利益衡量划算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显而易见,各团困顿如斯,单衣赤足,缺枪少弹,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何况坚持一个多月,人才回归必定水涨船高,战斗力暴增,赚到姥姥家的事情谁也不会反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