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开花,浪中焰火。
小鬼子一百多艘炮舰齐鸣,炮弹呼啸而过,在阵地上连环爆,掀起一股沙潮。
鬼子的炮火猛烈,但盲目的反击声势浩大,在各个山包上爆炸,惊天动地,唯独没有收效。
阵地设在双山沙岛屿中部,鬼子炮舰在江道上无法观测,仅依照地图坐标狂轰乱炸。
相反,堡垒位置高,俯视江道,各个监视孔全部展开,对鬼子炮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再用灯语传递给阵地。
阵地上了无人迹,仅留下暗哨与观测人员传递信息,及时的回馈给五处炮阵地。
五处山坳,以十门迫击炮为单位,隐藏在暗处,远距离炮火几乎无法波及,皆被山包阻隔。
众所周知,炮舰发射炮弹以斜弧线式飞行,射程远,飞行轨迹平缓,类似于枪弹的飞行轨迹。
因此,鬼子炮舰轰炸山峦中的低洼处无法触及,炮弹全在各个山头上爆炸。
而迫击炮的炮弹是吊射式飞行轨迹,弧度大,便于摧毁近距离的目标,射程远远比不上炮舰,但威慑两千米的鬼子炮舰不成问题。
正因小鬼子远距离无法对阵地实施重炮轰炸,才派遣炮舰出击,迂回到江道两侧展开炮击。
不过杨关早有防备,为安全起见,把迫击炮阵地设在低洼处,即能隐蔽打击小鬼子,又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迫击炮的性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