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某人深谙杨关的秉性,不畏强权,一心抗战,故而不便直接下达命令,而是隐晦暗许这种打好的招兵行为。

        一拍即合,杨关巴不得拉拢一帮人抗战,为历练先遣队员,以及后路做准备。

        既然蒋光头默认暗许招兵,杨关也不客气,大张旗鼓的招兵,聚集精英。

        战神还有一些名气,震慑力,故而以战神摄服热血男儿滞留,吸引人心。

        孬兵离心为刺激人心,激发国党军士兵不服,逃跑是孬种谁受得了?

        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这是杨关故意激将,不在意惹众怒,委员长就是挡箭牌。

        因此,杨关不怕国党军的高官耍横找麻烦,有本事去找蒋光头理论,他估计没有人敢放肆。

        不过蒋某人要烦心了,必定会接到各部军官的诉苦,委屈,声辩,众多隐晦声讨杨关的电文,他唯有吃哑巴亏。

        隘道位置独特,乃是撤离的主要通道,至关重要,蒋某人绝对不会放任不管。

        因此,在先前下达隐晦默许电文的前提下,无论有多少诉状都会压下去,听之任之。

        这时,十八号观察员大声报告:“教官,左翼烟尘四起,可以确定是国党军的车队,好像打着十八军的旗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