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平行地面的火力点,轮谁也想不到,乃是出其不意的构想设计。

        火力口以钢板实木架构,出口留在身后,顶棚是一个三角斜坡,正对前方的是沙袋壁垒。

        一米高的沙袋壁垒,斜坡向后延伸,士兵们可以爬伏其上组建上层火力网。

        外围的鬼子兵在不能起身的情况下没有发觉这种悄然的布局,迫使鬼子坦克误入瓮中。

        杨关原本也没有想到这一点,构思是鬼子兵的变化而特意针对性的设计。

        起初鬼子兵以烟雾迷障重炮阵地,背地里使坏,妄图挖掘地洞渗透阵地。

        这种属于狡兔三窟的办法,源自小鬼子没有重火力的无奈之举。

        即便如此,鬼子兵利用油桶分割为两片u形铁皮,利用铁片加固洞穴,以防坍塌之忧。

        针对这种渗透唯有壕沟最理想,再以内侧火力点监视,从地洞中爬出来的鬼子兵有多少死多少。

        随后他觉得不得劲,隐约间意识到日军的战略意图,继而揣摩出鬼子坦克必然存在。

        日军没有采取坦克冲锋重炮阵地,主要是惧怕阵线上的山炮,损失不起与战略意图挂钩,迫使日军暗藏待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