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确认了这里当做潜艇基地可行后,国内就提出了一个筹建前进基地的计划,可李庠死咬住了只肯给华夏潜艇提供补给和停驻避风的权力,绝对不允许国内跑来驻军。

        可不驻军,国内又不放心保密性,仅仅一个核潜艇声纹这么重要的机密,就容易被人记录下来流失出去。要想成为核潜艇的秘密停靠基地,必须划出军事禁区,确保绝对安全。

        双方的条件谈不拢,但因为之前的示好,而放松了对李庠周围人员的监控,使得他们很多都跑到太平国来了,他们的家人也有的暂时住到了香港等地,甚至去了国外。这使得要挟李庠就范的几率小了很多。

        本来还有一些人员的家人还在内地,但靠这些来逼李庠就范很不现实。多了不说,若是李庠逼急了眼,把秘密一公开,或者靠向美国,不仅连秘密补给基地都得不到,甚至那里会成为美国人的又一处太平洋基地。

        “谈不拢,慢慢谈,慢慢渗透!”这是上级的某个指示。

        国内此时并没有突破两道岛链,和美国太平洋海军在蓝色海洋上相互抗衡的能力,近海的诸多问题已经把他们捆住手脚了。核潜艇主要是在威慑方面,而不是跑出来和美国人真刀真枪的硬拼。有没有潜艇基地,只不过是一个威胁的成本大点,一个威胁成本小点的关系。

        除了军中的强硬派,主流意见还是保持和美国现状,继续修炼内功为妙。过多的刺激也容易起反作用,即使只有个补给基地,国内也已经觉得有了收获。

        即使不排除那些机密的核潜艇,找个过时的核潜艇借助补给基地,在太平洋身处时不时的露露面,演一演戏,一样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所以,国内不会轻易和李庠撕破脸,直接放弃的。

        不着急应用海外潜艇前进基地的国内,也沉住了气,更多的是采用各种拉拢手段,然后逐渐的渗透。

        一谈不拢,逐渐财大气粗的国内也让主持谈判的雷云用出了经济援助的这招利器,但是这招对亚非拉小国无往不利的绝招却在太平国这个小国这里受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