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东吴水军可是吃了大亏,后来他们只能偶尔晚上偷着来布几颗雷,或者干脆就是白天在炮台的射程外布雷。
他们在长江之中的楼船虽然改装以后也安装了几门火炮,可是他们还没有技术能够制造八寸火炮。
所以射程不足的他们根本就对付不了汉军的浮动炮台,如此一来,就被汉军逐步蚕食推进,按照这个速度,再有几日就可以推进到建邺城外的江中了。
而且汉军的海军是东西对进的,上游的汉口的水雷阵早就被汉军扫荡干净了,他们从鄂县的海军基地出发,已经前进到了柴桑水域。
幸亏周瑜生前就做了安排,在柴桑的长江水道两侧修筑了炮台,安装了二十门六寸口径的火炮,又在江中设置了水雷阵,这才克制住了汉军的前进。
除非他们出动陆军先攻占两侧的炮台,不然是无法顶着二十门火炮去扫雷的。
不过,这个也只是暂时的办法,汉军的汉口造船厂正在建造五百吨级大帆船,到时候,仅凭大帆船的侧舷火力就足够对付这些岸上炮台的了。
所以孙权和张昭等人制定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将大量的吴国百姓和魏国难民,从陆路送往交州,从水路运往夷洲,加紧了这两个地方的开发建设。
幸亏吴国一向富足,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又较少遭遇旱灾、蝗灾,这才保证了百万魏国难民的食物供应。
东吴也开始借鉴魏国的成功经验,实行全民皆兵,不过他们的人口没有魏国多,即使如此,常备军的数量也有不足,而且在扬州和交州的腹地,甚至是夷洲,都有大量的山越人和蛮族的存在。
所以东吴虽然占地广阔,可是有大量的人口却是不服王化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在镇压山越人和蛮族的战斗中,吴军获得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好转,东吴的军队装备了越来越多的火器,并且不断有军校培养的新式军官加入吴军,战斗力和训练状况都在不断提升。
而且随着曹丕一起来投的还有大量的旧魏国的文武官员,虽然这些人的忠诚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可是一些不是那么重要和致命的位置还是可以放心任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