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和这几人不合的,或者一想到财力家底不如自己,也没出个秀才童生子弟的王员外,都得了知县大人的匾额和青眼,这五脏六腑都不舒坦了。

        没两天就有人偷偷跟知县徐兴哲递信儿,人还不少呢。

        这个乡绅要修这条村县路,那个地主要那条镇路,不够银子包揽一条路的还联合起来,几个富商合伙修一条,后头再将路按出资多少进行划分,各自给修的一段起名儿。

        有个老牌大酒楼的东家,在清米县盘踞了几十年做了三代人,堪称地头蛇,大手笔地揽了县大门外二十里的官道。

        还很会做人。

        不仅大招难民百姓来修路还多给工钱,宣称一天十文钱又包三餐,连早饭都有荤素加汤配大米饭,憋着气要把雷栗这几人的风头压下去,一枝独秀。

        知县徐兴哲也很会来事,跟前温和欣慰地推心置腹一通,还在县城公告上大夸特夸,给老牌东家的那副匾额做得比别人的更大一点,提前给足了排面。

        活儿都外包了。

        除了匾额的钱一个子儿没花,还赚了功绩和名声。

        知县大人很高兴。

        私下里连连夸雷栗和周毅,对雷栗相关的都跟底下人打了招呼,能放水的都放水,能去掉的杂税都去掉,连给雷栗种辣椒的那几个村子也得到了优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