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把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上一世他用过的QQ、微信、百度,一个个浮现在脑海里。他发现,中国的平台特别擅长“从单一功能到综合生态”,尤其是2000年後,这种转变特别明显。

        1.早期「新闻门户」三巨头:新浪、搜狐、网易1997-1998

        「上一世刚接触网路时,新浪、搜狐、网易几乎是上网必看的平台。」一凡回忆道,「那时候大家上网上得最多的就是看新闻,这三家就把各地的新闻整合起来,做成新闻门户。」他在笔记本上列了三个平台的特点:

        新浪:靠T育、娱乐新闻火起来,例如世界盃期间,很多人都在新浪看赛事报道,後来成了「综合新闻入口」;

        搜狐:跟新浪类似,还加了信箱、搜寻等入口网站服务,想做「一站式上网平台」;

        网易:最早靠免费信箱拉用户-那时候信箱还收费,网易一推出免费信箱,立刻x1引了大批用户,後来又加了新闻、游戏,尤其是游戏业务,让它赚了很多钱。

        「它们的共同点是抓住早期用户的核心需求—看新闻'''''''',先靠这个留住用户,再慢慢加其他功能。不过後来随着社交、视频平台起来,纯新闻门户的影响力就弱了,这也说明门户不能一成不变,得跟着用户需求变。”

        2.从「通讯工具」到「超级入口」:腾讯QQ、微信1999-2011

        「QQ最开始就是个聊天工具,後来居然加了游戏、音乐、新闻,变成了综合入口。」一凡想起上一世小时候玩的QQ农场、用的QQ音乐,「那时候大家用QQ聊天,看到旁边弹出''''''''QQ农场熟了''''''''的提醒,就会点进去偷菜;看到推新闻,就会点进去看。

        他又想起微信:「後来微信更夸张,从聊天到支付、买东西、看新闻、打车,几乎什麽都能做,变成了''''''''超级应用''''''''。上一世出门不用带钱包,微信支付、买东西、看新闻、打车,几乎什麽都能做,变成了''''''''超级应用''''''''。上一世出门不用带钱包,微信支付、买东西、看新闻、打车,几乎什麽都能做,变成了''''''''超级应用''''''''。上一世出门不用带钱包,微信支付就能了解附近的餐厅,微信里搜一搜就行。这个''''''''一点切入,多点延伸你的模式,特别适合做一个网站——APP用户做了一个工作平台。

        3.2000年後的「新势力」:百度、人人网、微博

        百度2000年:“上一世查资料必用百度,它靠搜索做成了''''''''资讯入口''''''''。”一凡写道,“除了搜索,百度还加了百科、贴吧——查查微积分怎麽学'''''''',既能看百科的知识点,又能去贴吧跟其他学生讨论,这样用户就愿意在百度的生态平台上待着,不换其他生态平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