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阖上,关住她自己都没预料的那一串心音。

        拍摄开始在隔天清晨。她把手机调成飞航模式,背上相机,第一站不是大厅,而是停车场。清洁的同仁在地下二层推着车,刷子摩擦水泥地的声音规律得像一支低音鼓。她蹲下身,镜头贴着那双洗得发白的手,开口:「等一下你看着我,笑一下就好。」

        阿姨愣了一下,先有些不好意思,最後还是笑了。那笑不是逢迎,是做完一件事後自然舒出来的呼x1。她按下快门,画面把那个呼x1也一并收进去。

        第二个画面是在茶水间。会计部的同事端着两杯乌龙,唇边抹着一点点泡沫。他抬头看见镜头,正要擦,安雨轻轻摇头:「别。就这样。」男子笑了,冲着镜头做了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鬼脸。她暗暗在心里记下一个g:第二十七个笑。

        她穿梭在电梯、走道、会议室门口,像一条无影的线,把散落的亮拼成一张网。研发部的工程师破解了卡关一周的BUG,站起身给同事一个不出声的拥抱,笑得眼角都是皱纹;供应链的小哥扛着箱子,汗从额头滑到下巴,对着镜头咧嘴一笑,把箱子又扛高了一寸;志工角落里,一个还戴着校徽的实习生固定桌角的隔音胶条,回头看她的时候,眼睛亮得像玻璃珠。

        晚上八点半,餐厅已经打烊,厨房里还亮着一盏灯。主厨正把最後一锅汤从灶上端下来。「能让我拍一下你吗?」她问。男人满手油,吓了一跳:「我?我长这样,不太好看吧。」她笑,「你笑起来应该很好看。」那人愣了两秒,竟真的笑了,笑纹从眉尾爬到眼角,油光在灯下反出一圈暖。

        一天又一天,她的素材像雪球。夜里她回到老宅侧院的小房间,打开桌灯,把卡匣里的画面倒入电脑。睡意像门外的风来来去去,她被萤幕上那些笑声牵着,左剪右贴,让画面彼此靠得更近。她不用煽情的配乐,只用场景里原本的声响:拖把甩进水桶的哗啦、杯子碰到台面的叮当、电梯「叮」的一声,和人们x1一口气、吐一口气之间的安静。

        第三个晚上,她终於把第一版时间轴拉平。最後一格画面,是她在迎宾台後拿起备用x针的瞬间,手指停在镜头边缘,没有正面,只有影子。她盯着那格看了很久,最後按下删除,她知道,这支片子不是她的个人日记,而是他们的合影。

        内部试映安排在周五早晨八点半。放映厅的灯微微暗下,青灰sE的墙把每个人呼x1都包进同一个节拍。画面一黑,一朵白字浮上来:《一百个微笑》。接着,地下二层的清洁阿姨率先出场,她的笑像打开了哪扇闸;然後是茶水间泡沫的小闹、研发部击掌的悄声、供应链扛箱子的咧嘴、餐厅主厨油光底下的眉眼……每个笑停留不到两秒,两秒後又有一个笑来把前一个接住。这样的一百次,像一百步,让看的人从外面走进来,最後走到楼下,在清晨刚刚开门的门口,迎宾台後的两个身影一前一後,抬头,笑。

        灯亮起的一瞬,没有人出声。安静像一口杯里的水,没有半滴溢出。过了一秒、两秒、三秒,掌声像从某个地方冒出来,先轻,後密,最後整个空间都在响。有人低头用手指擦眼角,有人转过身去笑,有人对身旁同事点了点头,彷佛互相承认——我们看见了彼此。

        她坐在最後一排,指尖扣住椅沿,一直没有动。直到她抬眼,远远看见第一排过道边站着的男人。少齐没有鼓掌,他只看着她,长而直的眼神像一截光,没有语言,却把很好两个字写得极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