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第一张收进公司笔记本,准备明天交给内控;第二张折两次,塞进夹层最深处。风险分散,讯息分流。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她下意识看去——不是讯息,是闹钟:22:30服药提醒。那是她父亲生前设的,为母亲吃药用的。她忘了关。她把它关掉,x口像被一根细线拉了一下。
门铃轻轻响了一下。她僵住,走到门口,透过猫眼看——空无一人。她没有开,转身要回客厅,脚步刚抬,门外的地上「啪」地落了什麽。她再看,地上一张三角折纸。她开了上锁的安全链,拉开一个指宽的小缝,把纸捞进来。
展开。仍是一行字,笔画收得很乾净:
别把「C.J.」当名字。当它是「卡Card」+「节点Node」。**
下方是一个倒三角,这次两边角度不对称,左边略短,像在提示她:看斜角。
她盯着这个符号很久,忽然明白——C.J.可能是「Card:C-17」「Node:J」的组合,而不是一个人名。J可以是J段机柜、J区间、J室……这样一想,今天门禁序号C-17就有了第二层含义。
她把纸摺回三角,夹在表盒下方不显眼的缝里。x口没那麽闷了。有人在引导她,不是一次X的,而是连续的。对方知道内控的术语,也知道她能看懂。
她走到窗边,城市的夜像一张巨大的电路板。楼下风一阵一阵,吹动路边行道树的叶子发出乾脆的响。她把手放在玻璃上,冰从掌心往手臂上爬。脑中的线像在黑里发光:A.H.、封存、红封条、C-17、倒三角、17-04……每一个点都不是单独的,它们正在对齐。
她回到桌边,把两张纸再确认一次,x1一口气,关了客厅大灯。只留桌灯,光圈很小,只照她的手。她在第二张纸的最後写了一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