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太客气了,小人实不敢当。”徐庶与袁绍虚情假意的客套一番,话到正题,徐庶才从怀中取出康鹏的书信双手捧上,早一袁绍近侍接过,又毕恭毕敬的捧到袁绍面前,袁绍强压住心中的激动,手颤抖着接过观看,看信时,袁绍的脸上阴晴变幻,时而欢天喜地,时而皱眉沉思,一封不长的信,袁绍足足看了半个时辰。
“元直先生,康王殿下的意思,本公已经明白。”袁绍放下信件,淡淡的说道“但康王的另一层意思,本公就不明白了,康王要本公先拿下青州,方才愿意赐予本公九锡,莫非康王想借本公这把刀,去杀康王的敌人曹操?”
“袁公误会了。”徐庶不慌不忙,拱手道“康王并非借刀杀人,而是希望与袁公联盟,共同讨伐天下乱贼,袁公南下攻曹操,康王东下攻孙权,然后再南北对进齐攻刘备,大汉便可结束乱世,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康王与陈王殿下就是大汉中兴之臣,建立不世功勋,从此王侯万代,”
袁绍被徐庶的鬼话说得有些心动,在他内心深处,虎牢关前以多打少仍然惨败的阴影始终没有消除,虽然田丰这一年多来,不知多少次在明里暗里向他建议,乘董卓大军主力被牵制益州时攻打董卓军大后方,既可以破坏董卓军的扩张,又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但袁绍都犹豫不决,除了天性优柔寡断之外,就是害怕再遭到虎牢关之战那样的大败,对董卓军战斗力的恐惧,已经铭刻到袁绍的骨子里。
“元直先生言之有理。”袁谭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在袁绍面前单膝跪下,抱拳道“父亲大人,曹贼强夺神种在先,逼迁河内百姓在后,后来又强取孔融的青州,种种恶行,人神共弃,天地不容。孩儿斗胆请父亲大人乾纲独断,与康王殿下结盟,共讨曹贼,孩儿愿为前部先锋。”
袁谭此话一出,袁尚一党立即大惊失色,而袁谭死党郭图与辛评二人立即跳出来,异口同声道“主公,大公子所言不需,曹操乃国贼,已经是天下定论,而且曹贼大军屯兵东郡,直接威胁到我军白马黎阳等地,刀锋直指邺城,曹操不死,我军也难以高枕。”
这回袁尚一党更慌了,都在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袁谭也想讨好董卓,拉到这个天下最强力的外援!当下袁尚再不敢怠慢,马上出列道“父亲大人,孩儿也觉得元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如今天下四分五裂,诸侯并起割据一方,汉室衰亡几无影响力,而父亲大人与康王都手握重兵,倘若父亲大人与康王结盟,平定乱世不过举手之劳,而父亲大人也可以建立不世功勋,从此受万人膜拜,天下称颂。”袁尚的军功远不如他同父异母的大哥,是他夺嫡的一大障碍,如果让他大哥抢到董卓军的支持,那他肯定就没有夺嫡的任何机会了,所以袁尚的马屁更加恶心,“康王殿下的仁义之名天下皆知,素来言出必行,父亲大人与康王结盟,无异于如虎添翼,曹操刘备举手间便灰飞烟灭,父亲大人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进位为王,受天下人顶礼膜拜。”
“二公子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啊。”审配和逢纪也不甘寂寞的出来附和袁谭,坚决支持与董卓军结盟。
袁绍有些奇怪,他多少也知道两个儿子在背地下斗得你死我活,在朝堂上更是死敌,袁谭支持的,袁尚铁定反对,袁尚想要做的,袁谭一定会下绊脚,象这么同时支持一个重大战略决择,可是袁潭和袁尚成年后的头一遭。
袁绍正奇怪间,田丰已经气炸了胸膛,出列道“主公,不可,千万不可,董贼这摆明了是借刀杀人,借主公的刀去杀曹操,既可消除我军对他后方的威胁,又可以消耗我军与曹操军的实力,我军无论胜败,受益人都只有董贼一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