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儿戏,这么潦草就实验,装置都不确定可不可以,这不是浪费资源吗?”老资格专家柯建业说道。

        “老柯,装置行不行,这不是我们担心的。既然陈院士都开口说可以实验,那就有他的道理,毕竟陈院士可不是一般的年轻人,他现在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越我们所有人加起来的总和了。

        陈院士做事,讲究的是效率。高效的智能机器人,还有如臂使指的命令。他没有我们这里那么多审核手续和规矩限制,效率快是正常的,说不上潦草。”

        王年知道柯建业性子直,不太懂说话,所以跟他解释一下。他接触过陈默,也知道陈默是一个讲究效率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里,搞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科技。

        效率问题也是他们有时候纠结的问题。

        他们成立项目,申请研发经费时,还有各种研究材料,要重重审核。审核慢了,他们的研究资金不到位,项目也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开始。

        就像研究受控核聚变技术,陈默一句话,就能让几百亿的资金到位,科学院却不可能做到。

        行军蚁是私人企业,陈默的话就是最高命令,不用顾忌这些,效率也高。但科学院不同,项目多,他们研发经费也有限。为了研发资金能用在刀刃上,避免被滥用,就必须层层审核。

        所以他感慨陈默效率高,但却永远不可能像陈默那样,一句话就能决定一切。

        “陈院士那边的聚变实验可以参观,你们谁想过去?”王年回归正题问道。

        “正好这段时间,超环实验的项目没有开始,我申请过去看看。陈院士那套聚变理论别具一格,对等离子体研究确实有很大帮助,我想看看,按照那套理论弄出来的技术,会有怎样的效果。”李剑率先开口。

        他是东方超环实验项目的负责人,难得一次的实验,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